Android Weekly Update ⚡️
5.52K subscribers
2.03K photos
71 videos
29 files
1.3K links
一份 Android 行业动态分析专栏计划 / 周报。

个人 Channel。

📮 反馈邮箱:safari1@studiomockup.ink

🐦 Twitter: twitter.com/update4weekly
🐘 Mastodon: o3o.ca/@update4weekly
📰 电子期刊: update.substack.com
Download Telegram
#碎碎念

来聊聊曝光得差不多的 Nokia G50,该机搭载骁龙 480 及 6.38 英寸 720P 屏幕。作为入门 5G 手机,起步价却可能高达 239 欧元 (约合 1830 元人民币),加上这复古的造型,即使捆绑销售 TWS 耳机,我也实在想不通会有哪些消费者会选择这款手机。G50 还计划在国内上市,那就更没竞争力了。

亲眼见证 HMD 是如何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的,获得品牌授权宣布复出的头两年是新诺基亚手机最高光的时刻。复刻系列走心,Android 机虽然缺少核心买点,但价格也还挺有竞争力,在国内也做足了本地化定制,可谓诚意满满。然后就眼睁睁看着新品逐渐丧失产品竞争力,最后沦为高价低能的坑机,外观设计万年不变,谁能想到 Nokia 9 Pureview 竟会成为诺基亚旗舰机的绝唱呢(更何况这旗舰机的软件支持也做得不到位,目前仅从出厂 Pie 升级到了 10,11 还遥遥无期)。

或许在我心中,诺基亚确实已经死了
#碎碎念

可能大按钮也是 Material You 设计的一部分吧,但这看着不是很和谐...
Forwarded from Alan的小纸箱
#碎碎念

魅族「三零」的失败,是中国手机产业的悲哀。

是用户用脚投票,魅族也算是尝试过不后悔了,我只希望未来魅族至少能在旗舰系列上继续保持这一策略。
Forwarded from Alan的小纸箱
#碎碎念

如果当时魅蓝没有被放弃、李楠没有离开魅族,或许现在魅族也不至于沦落成国资「小厂」、也不至于为了营收,在不到一年之后放弃了自己提出的「三零政策」。

时移势易,大家都已经发现性价比的尽头是无底洞,但确实能帮一家手机制造商暂时饿不死,但也仅限于饿不死。

之后出现的 realme 也迅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现在已经背靠 OPPO 完成了不错的转型,避免了在性价比的泥潭中与 Redmi 血腥肉搏。

不过,魅蓝还是有希望的,而且新品也未必一定是智能手机就是了。
#碎碎念

今晚的 Apple 发布会我认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 iPhone 系列终于加入了 1TB 的存储空间选项。

实际上,第一部搭载 1TB 存储空间的手机,是锤子 R1,不过当时锤科采用的是双闪存并联设计(除了 1TB 版本之外其他版本主板上都会有一大片空闲的闪存位),次年发布的三星 S10+ 则是首款单一闪存容量突破 1TB 的智能手机。

不过即便如此,三星也没有拿出真正能塞满 1TB 的;正常用户是很难在智能手机寿命周期内用完如此巨大的存储空间。真正能用完 1TB 的 Pro User 同样寥寥无几。

但是只要云备份还无法和完全本地存储划上等号,更大的手机存储空间就还有值得去追求的价值。
Android Weekly Update ⚡️
#碎碎念 今晚的 Apple 发布会我认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 iPhone 系列终于加入了 1TB 的存储空间选项。 实际上,第一部搭载 1TB 存储空间的手机,是锤子 R1,不过当时锤科采用的是双闪存并联设计(除了 1TB 版本之外其他版本主板上都会有一大片空闲的闪存位),次年发布的三星 S10+ 则是首款单一闪存容量突破 1TB 的智能手机。 不过即便如此,三星也没有拿出真正能塞满 1TB 的;正常用户是很难在智能手机寿命周期内用完如此巨大的存储空间。真正能用完 1TB 的 Pro User…
#碎碎念

相比手机硬件提升,我觉得接下来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其他手机厂商开始跟进 1TB 之前,手机用户/厂商都应该去想明白的,「高存储空间该怎么去用」这件事。

智能手机本身并不是最适合存储「关键数据」的载体;过于频繁的读写以及其他元器件的复杂都让智能手机掛點的風險超級高,更不用提如今 Android/iOS 都已经支持移动硬盘读写。

从这个角度来讲,反而是锤子将手机存储提升至 1TB 還相对合理:毕竟当时他们有提出 TNT 这个概念,暂且不提最终结局,放在 PC 的语境下来讲,TB 级别的存储空间就真的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当然,碎嘴了这么多,如果您是 Wechat 重度用户,上面一切都是白讲😂
#碎碎念

🎮 「全沈浸模式」(全沉浸模式)

realme(真我)今天發佈的新機 realme GT Neo 2 中,有一個名叫「全沈浸模式」,官方在發佈會中指的是,在手機遊戲時會屏蔽掉包括系統遊戲組件在內的所有通知以及觸控功能。

一開始只是覺得耳熟,後來發現這個命名似乎是在捏他《鬼滅之刃》的「全集中の呼吸」概念,瞬間明白了這個模式的意味。

主筆 Alan 也在他寫的 文章 中有表示會「产生一种『闭关修炼』的专心感」,大約設計上還是有異曲同工之感。

能沉下心來享受遊戲樂趣,大約還是和「戦い」有相似之處的,也真的是很寶貴的時光了。
#碎碎念

骂归骂,但 888+ / 888 还是下半年升级迭代旗舰机的标配 SoC,不会出现用 870 去更新上半年原本搭载 888 的机型的情况出现。

只是下半年 888+ 的货量很少,小厂主力出货还是 870 机器,换言之 870 的机器实际上是在当下半年旗舰在做,但价位也不会太高,总之看点很多就是了。
#碎碎念

最近才意识到 Pixel 6 Pro 的这片屏幕其实规格上与之前已经发布的 vivo X70 Pro+ 很相似的;发布会之前也有人用 X70 Pro+ 的屏幕截图冒充 Pixel 6 Pro。

这两片屏幕均为最高 120Hz 刷新率显示、LTPO 支持、E5 发光材质、2K 分辨率(1440P)、P3 色域。

X70 Pro 纵向多出来的像素其实是因为两款机型屏幕尺寸上的区别(分别为 20:9 与 19.5:9)。

另外 Pixel 6 Pro 的 LTPO Google 官方的规格是支持 10Hz - 120Hz,vivo X70 Pro+ 则是 1Hz - 120Hz。不排除 Google 是在软件上做了限制的原因。

但基本上,两款手机的屏幕硬件上很接近,可以在 Pixel 6 Pro 到手前先模拟一下(

参考页面:
Pixel 6 Pro - 台湾官网
vivo X70 Pro+
#碎碎念

学 Android 12 的动画效果当然好,但 Launcher 3 这种邪典文件夹图标设计 Lawnchair 12 就别学了吧......
#碎碎念

日前发布的 Vivaldi 5.0 引入的双标签栏功能,或许是目前最直观的标签分组设计,一眼就能分辨出组内页面与其他标签页之间的关系。

而 Chrome 地址栏在顶上,标签分组又放在最底下的设计,再加上新页面默认在组内打开的设计,着实令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我看不少人直接把分组功能当可快速切换的标签页来使用了,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了。
#碎碎念

OPPO 这组石碑壁纸(左)大概从 Pixel 5 的默认动态壁纸(右)中汲取了不少灵感🤣
#碎碎念

Play 商店最近加入了一个新功能,叫“应用安装优化”,开启功能开关后 Google 会收集首次启动应用时首先使用了其中的哪些部分以及使用顺序。

当收集到足够多的样本数据后,Google 就可以针对最常使用的部分做针对性优化,从而缩短下载和启动时间。

个人推测 Google 会利用这些数据做应用包拆分,首先下载最常使用的部分功能供用户提前使用,后台再慢慢补全剩下的部分。只是目前 Google 并没有说明这个功能的工作原理,如果真是流式下载就厉害了。

参考帮助文档
Android Weekly Update ⚡️
小部分 Pixel 6 用户在升级 12 月更新后遇到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随机失灵,导致设备无法自动旋转屏幕,以及依赖陀螺仪的步行导航及指南针可能不可靠,重启设备后恢复正常。 鉴于 Pixel 6 系列的 12 月更新存在诸多问题,请尚未升级的 Pixel 6 用户暂缓更新,直到 Google 提供解决方案。 消息来源:Android Police Reddit | Google 支持论坛
#碎碎念

需要声明一点,最近 Pixel 6 的软件问题着实不少...并非刻意挑选问题报道,来有意引导 Pixel 6 的负面形象,不是这样的。

个人认为 Pixel 6 是整个 Pixel 系列自初代以来最有创新的一代,无论是相机表现,还是做工、设计都可圈可点。正因为此,我们频道有不少的受众正是 Pixel 6 的使用者。

买前看上手,买后重体验。对使用者而言,我认为关注自身可能受到影响的问题更有现实意义,尽管听着不那么悦耳。
#碎碎念

魅族今天因为给当初号称「三零手机」的魅族 18 系列重新加广告被罚。

记得当时还有关于「手机加价一千换来完全不弹广告你会买吗」这样的问题。试图给手机厂商在盈利和口碑直接找解决方案。

但如今看来,过去一年魅族既没有竖起口碑也没有赚到钱🌚
#碎碎念

见到 The Verge 主编在 SNS 上抱怨应用内分享选单的体验问题,深有同感。

包括 Twitter、Instagram 及部分浏览器在内,应用选择自造应用内分享选单的情况有增多的趋势,甚至 Google 相册也在使用应用内分享选单。

选择自造应用内分享选单的好处无非减少使用体验上的割裂感,方便平台内及自家应用之间的内容分享跳转。问题在于各应用自造的分享选单体验良莠不齐,有些只能在少数固定的应用内做分享选择,且不提供任何方式调出系统原有的分享选单,这在跨应用分享上的体验实质是下降的。

我不反对应用自造分享选单,毕竟 Android 12 以前的系统分享选单使用体验也挺反人类的,但至少留个方便点击的角落,用于调出系统分享选单的要求也不过分吧?
Forwarded from Alan的小纸箱 (Safari)
#碎碎念

小米妙享中心这个新图标,既视感还蛮强的 ……

是我漏看什么发布会细节了吗,我只听到小米说对标苹果,没说对标 Google 啊。